能源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7-21
 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在会上表示,前三季度,全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供给保持较高水平,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价格总体处于合理区间,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  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生产原煤34.4亿吨,同比增长3.0%;生产原油15672万吨,同比增长1.9%;生产天然气17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发电

  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在会上表示,前三季度,全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供给保持较高水平,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价格总体处于合理区间,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

  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生产原煤34.4亿吨,同比增长3.0%;生产原油15672万吨,同比增长1.9%;生产天然气17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发电量66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

  “前三季度,全国能源保供有力有效。”董万成介绍,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圆满完成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日发电量三创历史新高。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推动全国统调电厂电煤库存持续保持近2亿吨的历史高位水平。生产生活用油市场供应充足。地下储气库注气按计划实施,将为采暖季天然气供应保障提供有效支撑。

  “从目前所掌握的最新数据看,迎峰度冬电力保供总体有保障,局部面临一定压力。”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张星介绍,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是西北、华东、西南、南方区域的部分省份电力保供压力较大,其中云南存在一定电量缺口,蒙西可能存在一定电力缺口。此外,极端天气、主要流域来水和部分地区燃料保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我们将提早谋划部署,多措并举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张星说,将持续强化电力供需监测和分析;保障煤炭产量维持高位,特别是云南等地增加高热值电煤供应;指导电力企业优化水库蓄水,做好设备运维检修,保障度冬期间机组顶峰能力;做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确保民生和重点用户用电。

  今年前8月,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0.7%,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和活力。董万成介绍,总体上看,能源投资建设呈现几方面特点——

  全国能源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能源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有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完成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19.3%、22.3%、22.1%。分层级看,国家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省级及以下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增势良好。前8个月,非化石能源重点项目投资在全国能源总投资中的比重超过四成。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额超过3500亿元,其中湖北、广东、云南、新疆4个省(区)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0%。

  能源网络基础设施投资稳步释放。金上—湖北、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推进,张北—胜利、宁夏—湖南、哈密—重庆3项新开工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加快形成有效投资。油气骨干管网建设和互联互通持续加强。

  能源新业态投资加快释放。综合能源投资完成额快速增长,新疆、青海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全面推进。湖南、甘肃、新疆电化学储能项目投资加快释放。东中部地区公共充电桩布局持续推进。

  看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72亿千瓦,同比增长93%,占新增装机的76%。其中,水电新增装机788万千瓦,风电新增装机3348万千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207万千瓦。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约13.84亿千瓦,同比增长20%,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9.6%,已超过火电装机。

  看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07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1.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3%,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已正式印发实施。同时,大力推进农村风电光伏、海上风电发展。加快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重点工程建设。”董万成说。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炼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绿色”放在了突出位置。“绿色发展是炼业落实‘双碳’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说,国家能源局将适时组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能效在基准水平以下炼油企业的能效管理,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应用先进节能技术提升能效;研究汇编炼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供行业企业共享,引导鼓励企业间相互学习借鉴绿色发展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而促进炼业进一步实现绿色创新发展。(廖睿灵)

  这项计划经济实惠且可行,将使人们能够保护最濒危的物种免于灭绝,为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保障。这些“保护要务区”,其实非常接近目前已在受保护的区域,这意味着它们很容易被纳入现有保护区,或较容易找到其他保护濒危物种的方法。

  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系尤力教授团队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首次在强相互作用的室温里德堡气体中,观测到了持续稳定的“时间晶体”信号。

  超导体因巨大应用潜力备受关注,寻找新型高温超导体是科学界孜孜以求的目标。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系赵俊教授团队利用高压光学浮区技术成功生长了三层镍氧化物,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除了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嫦娥六号十足的“国际范儿”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6686体育官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塑形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风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铸魂则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繁荣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7日,西北首个集风、光、储、充、放及客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充电示范中心正式投运并对外运营。

  优良的早稻品种,对于提升种植效益、稳定双季稻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近日举行现场观摩研讨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与种业公司对接,促进产业发展。届全国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研讨会近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

  在此基础上,团队又开发出一系列基因编辑、代谢调控、网络优化的工具,可以从不同层面来修饰、调控底盘细胞的性能。2023年,基于嗜盐菌的开发利用和“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对业界的贡献,国际代谢工程学会授予陈国强“国际代谢工程奖”。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6倍。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数字育种、智慧农机、智慧农场等数字化生产模式遍地开花;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工匠型人才。工匠型人才需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还应具备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理解、使用、交互和创新等数字素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我们要牢牢抓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发现243信号”“243信号跟踪正常”……在航天员“回家”时,这些关键节点信息指令的发出,意味着我们研发的定向仪系列产品精准发现了航天员位置。

  我们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壁画。许多壁画已经存在上千年,经过时间的磨砺,如今它们的模样往往是“千疮百孔”。面对这些脆弱的文物,既要做好保护,又要做好“医治”,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技术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从遥远的太空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从提升农业效率到改进环境监测技术,从优化交通出行到革新医疗技术,航天科技正以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的方式,

  囿于时间与空间,遥感影像通常只能捕捉到部分信息。科研人员需要通过这些信息去反演一个全过程模态,即将遥感数据转变为人们实际需要的地表各种特性参数,但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我们的车铣复合机床经过你们优化后,性能有了很大提升,销量同比增长30%。”日前,在浙江省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赵小刚兴致勃勃地带着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建伟一边参观,

  7月15日,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在北京成立。在《桥梁工程——从浅海走向深海》报告中,张喜刚透露,针对未来单跨1500米的斜拉桥和3000米左右的悬索桥,相关团队已开始研究适用于水深接近100米的新型复合技术。

  7月10日,记者从中国湖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李林教授团队和中国香港李氏集团Sun Crops农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尼日利亚花生复兴计划”合作协议。

  一种可能在早期地球浅水区繁衍生息的复杂微生物,可能是今天所有生命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为了像Martin一样探索LUCA的生活方式,Moody研究小组追踪了350种细菌和350种古细菌的57个“标记”基因,以构建一棵生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