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17级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文昌登陆,给海南北部电源项目和其他电力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作为海南省北部地区重要电源支撑点,大唐海口天然气发电厂成为海口市电力供应的“唯一火种”,为区域社会生产生活用电、灾后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在这里,海上风电项目究竟如何承担电力保供的重要责任?又将如何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助力海南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10月23日至25日,在由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主办、中国大唐集团联合组织的“能源中国—青年菁英记者计划(海南行)”采风活动中,近20名编辑记者来到了大唐海口天然气发电厂、6686体育APP大唐儋州海上风电项目和大唐万宁和山“农光互补”基地,实地体验了大唐在海南“海陆并举”的清洁能源建设。
来到大唐海口天然气发电厂,带有“椰风海绿”的花园式厂区别具特色。其中,两台巨大发电装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据介绍,这是该公司目前在役的两台9F级(2×46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约24亿千瓦时,可满足海口市近3个月全社会用电量,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97万吨,是支持海南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标志性工程。
正是这两台循环发电机组,在17级超强台风期间成为海口市电力供应的“唯一火种”。大唐海口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许超表示,在积极担当能源保供责任的同时,海口天然气发电厂还具有电力和天然气“双调峰”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解决海南省绿色用能、海气消纳问题。
此外,大唐海口公司作为海南省首家“5G+”智慧电厂,数字化、智能化的管控体系也成了该电厂的一大特色。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5G+”智慧电厂操作系统能及时洞察机组设备状况等安全隐患,用数字智慧实现24小时安全监测、自动报警等。
得益于海南省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的优势,以及广阔的海域面积,海南省中长期规划海上风电容量达3500万千瓦。
来到距离大唐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现场最近的海岸边,眺望海面,可以看到一排排安装完毕的风机形成的白色矩阵。
作为海南省“十四五”期间第一批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的海上风电项目,这些“巨无霸”为海南省清洁能源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大唐海南海上风电事业部总经理张建国表示,该项目建成后每台风机满负荷一小时可发出1万度电,每转一圈可产生16度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出36.6亿度电量,可供300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
据了解,大唐儋州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拟安装120台单机容量为1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陆上集控中心和两座海上升压站。
张建国表示,该项目工程建设期间可解决直接就业人数200人,间接就业人数1000人以上。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15.2亿元,年缴纳税收约1.4亿元。
此外,项目全投后,每年可节约标煤110万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87万吨、二氧化硫2.3万吨、氮氧化物1.3万吨,将有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助力海南省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
来到万宁和乐镇勤赛村,“光伏+农业”的组合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16万块光伏板下,栽种着一垄垄黄瓜、玉米、辣椒等1200余亩经济作物。
然而,如今长势喜人的土地,曾一直处于贫瘠撂荒状态。农光互补项目打破了困境,让曾经的沙滩荒地成了“丰收田”。2022年12月,大唐万宁和山光伏电站投产并网,按照“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农光互补”的模式和理念设计,建成大唐万宁和山70MW农光互补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建设总面积1241.07亩,每年可为电网输送1.2亿千瓦时绿电,年节约标准煤为35250吨。
和山电站站长曹拴表示,如今基地除了种植斑斓叶、生姜等传统种植作物,还有黑椒、圣女果、粉果番茄等经济效益好的无土栽培作物,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群返乡务农。
据统计,该项目至今累计用工7000余人次,支付村民工资110万余元。当地村民在获得工资收入的同时,可额外增加闲置撂荒土地每亩一千多元的租金收入。
“农光互补模式不但有效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实现了企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赢’。”曹拴说,该项目还是海南省有名的“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形成了农业农民收益、节能减排社会效益和能源发电多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