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吉林体育学院支教志愿者高霖与安图县永庆乡中心学校同学的约定。2024年暑假结束,高霖回到永庆乡中心学校成为支教志愿者,当他再次出现在课堂时,给了同学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喜欢的高老师回来了。
“初来支教时,我希望尽自己所能,在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提供一些帮助。”高霖表示,支教活动让他收获很多,所带的每一堂体育课都是美好的时光,在适应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回首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很多的感慨与回忆,这段经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学校体育设施的匮乏,很多体育活动不能全面展开。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成为每一位支教志愿者的“第一课”和“必备技能”。中北大学志愿者金宇彤所支教学校的操场不足300米,六七个班级挤在一起上体育课,活动范围非常有限,每堂课所需要的体育器材和教具也经常欠缺。因此,金宇彤的体育课,不止在操场,也会回归教室,向同学们介绍各种体育运动项目,6686体育从篮球的热血激情到足球的团队协作,从田径的坚持不懈到体操的优美灵动。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是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对体育世界的向往。
包头师范学院支教志愿者刘育林会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自制简易器材,教学场地有限,就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记得在一次足球课上,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对抗比赛,孩子们起初战术意识薄弱,但在不断的引导与鼓励下,他们开始学会配合,学会为了团队目标而拼搏。那一张张满是汗水却洋溢着笑容的小脸,让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与体育的力量。”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与笑容,刘育林十分欣喜。
陕西师范大学志愿者杨田田说:“当看到孩子们对体育的热情,我们的内心无比温暖。简陋的场地没有削减他们的快乐,反而让每一个游戏、每一次奔跑都充满动力。”课堂之外,一声声“老师好”,让支教志愿者们在繁忙的工作中体会到了温暖与责任,有的孩子还会送上自己准备的手工制品,他们真心把支教老师当成了好朋友。
体育支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双向奔赴”,对于支教志愿者来说,在宝贵的社会实践中通过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收获了满足,磨炼了意志,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有耐心、有毅力。他们传授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也成为孩子们连接外面世界的桥梁。对于孩子而言,支教老师的到来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看向外面世界的窗,带来了新鲜的知识、多元的思想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了温暖又有力的引导者,会更好满足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点燃他们的运动激情。(转自12月24日《中国体育报》01版)